背水韩军知死战,争功番将耻生还
出处:《甲午岁暮感事诗》
清 · 张洵佳
黎邱老魅惯施奸,壮士从来与抗颜。
背水韩军知死战,争功番将耻生还。
重轮激险飞如箭,浊浪排空立似山。
大败居然成小胜,班超何幸返阳关。
背水韩军知死战,争功番将耻生还。
重轮激险飞如箭,浊浪排空立似山。
大败居然成小胜,班超何幸返阳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悲剧色彩。诗人通过“黎邱老魅惯施奸”这一开篇,巧妙地运用了神话元素,暗示了敌方的狡猾与诡计多端,同时也预示了战斗的艰难与复杂。
接着,“壮士从来与抗颜”一句,直接点明了英勇战士们面对强敌时的不屈不挠,展现了他们誓死捍卫国家和尊严的决心。这种精神在“背水韩军知死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被引用,强调了在绝境中仍能激发出来的顽强斗志。
“争功番将耻生还”则揭示了战争中的另一面——将领间的竞争与荣誉观,以及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这种复杂的人性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立体,不仅关注了战场的胜负,也触及了人性的深度。
“重轮激险飞如箭,浊浪排空立似山”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和激烈的战斗场面。箭如飞轮般快速,浊浪如同高山般屹立,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也暗示了环境的险恶。
最后,“大败居然成小胜,班超何幸返阳关”两句,总结了整个战斗的结果。虽然表面上是大败,但其中蕴含着战略上的小胜,以及对胜利者的幸运和归途的期待。这里暗含了对战争复杂性的理解,以及对胜利者回归家园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烈,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