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全文

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宋 · 梅尧臣
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注释

试问:发问,询问。
天下:世间,全世界。
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从:跟随,拥有。
百岁心:长久不变的心愿或心境。
短长:寿命的长短。
尽:结束,终结。
祸福:灾祸与幸福。
相寻:相互追寻,相伴而至。
只以:只看,仅凭。
名宾实:表面的名声和实际内容。
那论:何须考虑,不必说及。
古至今:自古至今。
未能:无法,不能。
忘物境:忘却世间万物的境况。
空复:徒然,白白地。
叹人琴:感叹人事如同琴声般无常。

翻译

请问在世间,谁能拥有百年人心?
无论寿命长短,灾祸福分总是随之而来。
只看重表面的名声和实际,哪管它是古是今。
我无法忘怀世间的万物境界,只能徒然感叹人事如琴音般无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鲁玉太博所作的挽词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鲁玉的深深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质问世间谁能真正活过百年,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世事的变幻莫测,长短祸福相互交织。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品行而非虚名,不拘泥于古今之别。最后两句“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表达了诗人未能完全超脱世俗,只能在感叹鲁玉离世的同时,仍未能忘怀世间的悲欢离合,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对生死、名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