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
出处:《石宪史璞》
清 · 严遂成
娶妇三日归母家,黄鹤一去天之涯。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
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
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
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
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
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
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
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
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冲突。开篇“娶妇三日归母家,黄鹤一去天之涯”以黄鹤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故事的遥远背景,引出一段关于家庭、法律与道德纠葛的叙述。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描绘了妇翁对女婿的控诉,以及官府执行严苛的刑罚,体现了当时社会法律制度的残酷性。接下来,“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转折点出现,暗示了正义的使者可能来自超自然的力量,预示着事件将有转机。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判决的过程,麦字象征着公正与收获,而“两人夹一人”则暗示了判决的最终结果。接着,“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描述了清晨时分,囚犯被押往刑场的情景,通过“伐鼓鸣锣”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揭示了一个关键细节,一个躲在门后的孩童透露了真相,其师父竟是道士。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正义可能来源于意想不到的地方。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是故事的高潮,道士帮助妇人藏匿在干麦中,最终揭露了真相,如同拨开乌云见到了光明。这不仅解救了妇人,也为整个故事带来了希望和转折。
最后,“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总结了古代与现代在断案方式上的不同,强调了传统智慧的重要性。古人依据直觉和道德判断,而现代则依赖于固定的法律条文。尽管法律有时显得冰冷无情,但正如故事中的道士一般,有时超乎常规的智慧和行动能够带来真正的正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节转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法律、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与善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