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全文

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宋 · 李若水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禦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馀音传万壑。

注释

长藤:形容贵族权贵的道路。
公侯:指有权有势的人。
宦游:做官或外出游历。
流涎:向往,渴望。
云水:泛指山水生活。
形独留:身体留在原地,心灵已远离。
黄沙:沙漠中的沙尘。
乌帽:黑色的帽子。
三载长安:三年在长安度过。
饱尝:深深体验。
闲把一茎丝:悠闲地握着钓鱼竿。
澄江:清澈的江水。
采芝仙人:传说中的仙人。
山腰:山的中部。
晡: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白云可衣:以白云为衣。
禦寒:抵御寒冷。
丰狐:厚实的狐皮。
风御径须游:让清风引领我游历。
六幕:六个方向或六个阶段。
凤箫声:古代乐器凤箫的声音。
馀音:剩余的乐声。
万壑:众多山谷。

翻译

长藤缠绕着贵族们的道路,我们本不该出来做官游走。
一生向往着云水生活,我的心已经随它远去,只有身体留在这里。
在黄沙弥漫中,我戴着乌帽度过三年长安的生活,饱受艰辛。
不如悠闲地握着一根钓鱼竿,在明亮的月光下江边垂钓。
难道没有采芝的仙人吗?他们已经翻越了山腰,此刻已是黄昏。
白云可以当作衣服,兰花可以佩戴,抵御寒冷无需想那丰厚的狐裘。
人生这一阶段虽然简朴,却也快乐,只需让清风引导我在六幕间游历。
深夜何处传来凤箫声,余音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作品,名为《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之作。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态度,觉得官场复杂,不适合自己这类人士去参与朝政的纷争。

接下来的“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则是说诗人一向向往于山水之美,而内心早已超然物外,与尘世的身体形式无关。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在黄沙漫天、风尘仆仆的环境下,也能品味到生活中的滋味。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这两句则是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能像悠然垂钓那样,将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清澈的江水中享受月光下的宁静。

接着,“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古代的采药仙人一样,徜徉在大自然之中,即使是走过许多山野,也不觉暮色渐浓。

"白云可衣兰可佩,禦寒不必思丰狐。" 这两句诗则是说到诗人希望能像穿上白云、佩带兰花那样,与自然界融合,而不必担心寒冷,更不用去追求那些华丽的外表。

最后,“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馀音传万壑。”诗人认为生活中难得的美好片刻应该珍惜,应当乘着微风在山间小道上散步。夜晚听到了远处的笛子声音,那些余音还能回荡在千万座山峦之间。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