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阃权不肯兼中外,犹许朝班得内除全文

阃权不肯兼中外,犹许朝班得内除

出处:《端州杂诗
清 · 钱澄之
辇卫萧条国计虚,元勋迎驾意何如?度支空佩司农印,按部真埋御史车。
吏职滥从军府署,人情求仕汉廷疏。
阃权不肯兼中外,犹许朝班得内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官场的萧条与官员的无奈。钱澄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僚体系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

首联“辇卫萧条国计虚,元勋迎驾意何如?”开篇即点明国家政治的衰败,辇卫的萧条暗示了国力的衰退,而元勋迎接皇帝驾临时的心情则充满了疑问和无奈,预示着朝廷内部可能存在的分歧与不满。

颔联“度支空佩司农印,按部真埋御史车。”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荒废。度支官徒有其名而无实权,司农印空挂在腰间,象征着财政管理的无力;御史车本应巡查地方,却深埋于泥土之中,暗示监察制度的失效。

颈联“吏职滥从军府署,人情求仕汉廷疏。”指出官僚体系中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官员们为了仕途而盲目从军或进入府署,但实际工作却敷衍了事,反映了官场风气的败坏。同时,人情世故在求取官位时变得稀薄,说明社会关系对仕途的影响减弱。

尾联“阃权不肯兼中外,犹许朝班得内除。”强调了权力分配的不均衡,阃权(指军事权力)不愿同时控制内外事务,显示了权力结构的复杂性。然而,朝廷仍然允许朝臣在内部进行职务调动,这既是对权力平衡的一种维护,也反映了官场运作的灵活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朝官场的衰败景象,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展现了官僚体制中的问题与挑战,以及背后的社会现实。钱澄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