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
出处:《明妃辞》
明 · 邵宝
妾行入毡帐,宠爱非汉宫。
妾心有恨,千古无终穷。
妾生汉宫人,妾死汉陵土。
君王不知妾,妾心良独苦。
去有路,还无期。
君命妾,焉逃之。
我思古人非我时。
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
妾心有恨,千古无终穷。
妾生汉宫人,妾死汉陵土。
君王不知妾,妾心良独苦。
去有路,还无期。
君命妾,焉逃之。
我思古人非我时。
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
鉴赏
这首诗以“明妃辞”为题,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合,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诗中以“妾行入毡帐,宠爱非汉宫”开篇,将王昭君从汉宫被选入匈奴单于的毡帐,远离故国的情境生动地展现出来。接着,“妾心有恨,千古无终穷”,表达了王昭君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深沉而持久。诗人进一步点明了王昭君的身份——“妾生汉宫人,妾死汉陵土”,强调了她作为汉宫女子的命运,最终却在异域他乡陨落,埋骨他乡的悲剧命运。
“君王不知妾,妾心良独苦”一句,揭示了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隔阂与误解,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随后,“去有路,还无期。君命妾,焉逃之”则反映了王昭君面对命运安排的无力感,以及对自由与选择的渴望与无奈。
最后,“我思古人非我时。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这里“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可能暗指对历史记载者或决策者的不满,而非直接针对王昭君的画像者毛延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深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悲剧色彩,也触及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反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