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全文

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

出处:《经犀牛峡
明 · 樊起龙
海暗烽烟暮,楼船几度过。
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
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
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苍茫的边塞景象。首句“海暗烽烟暮”,以“海暗”形容边疆的辽阔与深邃,烽烟则点明了战争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楼船几度过”一句,通过楼船的频繁穿梭,展现了边防的繁忙与军事行动的频繁。

“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崃云吞噬落日,既形象地描绘了云层的厚重与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色,也隐喻了边疆的险峻与神秘。堤柳与长河的连接,则勾勒出一幅宁静与动态并存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又暗示着边防线上的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这两句转向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孤鹤在清朗的天空中翱翔,灵犀则在水面激起层层白波,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同时,这两句也寓意深远,孤鹤象征着孤独与自由,灵犀则可能寓指智慧与洞察力。

最后,“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出了对边疆生活的一种思考。在紧张的军事生活中,仍有闲暇之人,倚靠船桨,倾听远处渔民的歌声。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边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好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和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自然与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