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尚欠千寻竹,极目何须百尺台
出处:《题汪表叔对袁府起借轩和韵》
宋 · 陈宗远
朱门虚老济川材,镜面芙蕖取次开。
莫怪偷光邻士壁,绝胜附火乞儿堆。
拂尘尚欠千寻竹,极目何须百尺台。
鱼鳖不知谁是主,也随流水向东来。
莫怪偷光邻士壁,绝胜附火乞儿堆。
拂尘尚欠千寻竹,极目何须百尺台。
鱼鳖不知谁是主,也随流水向东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朱门:富贵人家。虚老:空有。
济川材:济世之才。
镜面:镜子般的。
芙蕖:荷花。
取次:随意。
偷光:借光读书。
邻士壁:邻居墙壁。
绝胜:胜过。
附火乞儿堆:附火取暖的乞丐群。
拂尘:擦拭灰尘。
千寻竹:极高大的竹子。
极目:放眼望去。
何须:不必。
百尺台:百尺高台。
鱼鳖:鱼和鳖。
谁是主:谁是主人。
东来:东流而去。
翻译
富贵人家空有济世之才,荷花在镜子般的水面随意绽放。别责怪邻居借光读书的行为,这比那些附火取暖的乞丐强多了。
擦拭灰尘还缺少千寻高的竹子,放眼望去也不必非得站在百尺高台上。
鱼和鳖都不知道谁是主人,它们随着流水一同东流而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宗远的作品,题为《题汪表叔对袁府起借轩和韵》。诗中,诗人以朱门(豪门)主人自比,感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如同池中的芙蕖(荷花)虽在华丽环境中开放,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以“偷光”典故,表达对邻居墙壁上透出的微弱灯光的羡慕,暗指自己渴望得到更好的机会,胜过那些只能在乞丐堆中取暖的人。
诗人接着感慨,即使拥有拂去尘埃的长竹,也不如能登高望远的百尺楼台,暗示自己需要更高的平台来展现才能。最后,他以鱼鳖随流水东流为喻,寓意人才如物竞天择,即使不被识,也会自然流向适合自己的地方。
整首诗寓言深沉,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期待,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