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出处:《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 其二》
宋 · 曹彦约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簜,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簜,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注释
访我:拜访我。鸣琴:弹琴。
日:日子。
公:您。
吐屑言:发表激昂的话语。
循良:推行仁政。
临武政:在武政之地。
忠愤:忠诚愤慨。
大奚冤:非常冤屈。
厥后:后来。
依英簜:依附于英明的领导。
新来:最近。
近达尊:接近显赫的地位。
却归:返回。
桑梓路:故乡之路。
忍对:难以忍受面对。
建昌门:建昌门(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或地点)。
翻译
在那我弹奏琴声的日子,听到您发表激昂的话语。您在武政之地推行仁政,忠诚愤慨的呼声多么冤屈。
后来您依附于英明的领导,最近又接近了显赫的地位。
如今返回故乡之路,却难以忍受面对建昌门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雷文卿所作的挽章第二首,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其生平事迹的感慨。诗中首先回忆了与雷文卿交往的美好时光,提及他琴艺高超,言谈间充满智慧。接着,诗人赞扬雷文卿在武政方面的循良表现,以及他对国家忠诚和愤慨不平的情感,暗示了他的正直和冤屈。后来,雷文卿仕途有所提升,接近权贵,但诗人并未忘其本色。最后,诗人感叹雷文卿返回故乡之路,经过建昌门时的凄凉心情,流露出对友人离世的深深哀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雷文卿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