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西游大梁苑,玉堂门闭花阴晚
出处:《梁忠信平远山水》
金 · 刘迎
忆昔西游大梁苑,玉堂门闭花阴晚。
壁间曾见郭熙画,江南秋山小平远。
别来南北今十年,尘埃极目不见山。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
明窗短幅来何处,乱点依稀涴寒具。
焕然神明顿还我,似向白玉堂中住。
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
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
悬崖高居谁氏宅,缥缈危栏荫青樾。
定知枕石高卧人,常笑骑驴远游客。
当时画史安定梁,想见泉石成膏肓。
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甫立随诸郎。
此行真成几州错,区区世路风波恶。
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
壁间曾见郭熙画,江南秋山小平远。
别来南北今十年,尘埃极目不见山。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
明窗短幅来何处,乱点依稀涴寒具。
焕然神明顿还我,似向白玉堂中住。
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
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
悬崖高居谁氏宅,缥缈危栏荫青樾。
定知枕石高卧人,常笑骑驴远游客。
当时画史安定梁,想见泉石成膏肓。
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甫立随诸郎。
此行真成几州错,区区世路风波恶。
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
鉴赏
这首诗《梁忠信平远山水》是金代诗人刘迎的作品,通过对昔日游历大梁苑时所见郭熙画作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尘世奔波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诗中开篇“忆昔西游大梁苑”,以追忆的方式引入主题,将读者带入往昔的时光。接着描述了在那座宫殿般的画室中,曾经见到过郭熙的江南秋山小景,细腻地描绘出画面的静谧与深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别来南北今十年”,诗人感叹于岁月的流转,以及在这十年间,他未能再次亲临山川之间,只能通过尘世的忙碌来寄托对自然的思念。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日常,虽然频繁地奔走于千里之外,但内心却渴望着那份宁静与自由,如同马蹄踏过车辙后的闲适。随后,诗人接收到一幅来自远方的画作,这幅画虽“乱点依稀涴寒具”,但在他的眼中却焕发出新的生命,仿佛置身于白玉堂中,感受到了画中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画中的景象:“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画中悬崖高居的宅邸,以及其上飘渺的栏杆,更添了几分神秘与超脱之感。
最后,诗人感慨于画中蕴含的艺术之妙,自谦自己难以企及,并表达了对画师郭熙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在世俗道路上的挣扎与困惑,最终决定“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表达了回归自然、与山林为伴的愿望,以及对艺术与自然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