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复念幼子,饼蔬谁与摘
出处:《八月晦甲子雨至九月二日怀同来二僧及两子》
宋末元初 · 方回
今年夏潦甚,秋暑亦云剧。
豳霜届授衣,垢汗著单浴。
园渴困力灌,井竭疲远汲。
甲子似宜晴,一雨竟三日。
□□□□僧,溪涨渡欲隔。
颇复念幼子,饼蔬谁与摘。
此地非我家,暂到犹是客。
归舟可上滩,深湍没巨石。
赀费殊未办,褐粟阙补籴。
空庭无来人,爬痒看檐滴。
豳霜届授衣,垢汗著单浴。
园渴困力灌,井竭疲远汲。
甲子似宜晴,一雨竟三日。
□□□□僧,溪涨渡欲隔。
颇复念幼子,饼蔬谁与摘。
此地非我家,暂到犹是客。
归舟可上滩,深湍没巨石。
赀费殊未办,褐粟阙补籴。
空庭无来人,爬痒看檐滴。
拼音版原文
□□□□
注释
潦:大雨。剧:严重。
届:到、来临。
垢:污垢。
甲子:干支纪日,此处指某一天。
僧:僧人。
摘:采摘。
暂:暂时。
湍:急流。
赀费:财物。
褐粟:粗布和小米。
爬痒:瘙痒难耐。
翻译
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秋天的暑热也非常严重。到了豳地的寒霜季节,人们忙着缝制冬衣,汗水沾湿了单薄的衣物洗澡。
在园子里,我因口渴而疲惫不堪,不得不尽力灌溉,井水枯竭,只能远距离取水。
原本以为甲子日会放晴,但连续下了三天雨。
寺庙的僧人也因溪水上涨,难以过河。
我时常想念年幼的孩子,不知道他们摘菜吃饼的琐事由谁照应。
这里并非我们的家,只是暂时停留,我们仍是过客。
归途中的船可以逆流而上,但深急的水流中隐藏着大石头。
财物尚未筹备充足,粗布和粮食都缺,无法再去购买。
庭院空荡无人来访,只有看着屋檐上的雨水滴落,聊以解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季与秋季交替时期的生活场景。开篇便描述了连绵不绝的雨水和令人烦躁的暑气,接着是衣物被露水打湿、汗水浸透单薄浴衣的生动画面。园中因缺水而显得干枯,井水也因过度汲取而变得疲乏。
诗人提到“甲子似宜晴,一雨竟三日”,表达了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农事的紧迫性。接着是对两位僧人的思念,他们可能与作者一同经历了溪水暴涨,渡口几乎被隔断的情景。
诗中还透露出对幼子们的牵挂,他们如今是否有人照料他们在田间摘取饼蔬(一种农作物),这些都是作者远离家乡时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此地非我家,暂到犹是客”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归舟能够上滩,但深湍中的巨石却阻碍了行进,这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回家的迫切心情以及面临的困难。最后,诗人提到家中无人来往,空庭中只有檐下滴水的声音,这是对平静生活的一种渴望,也是对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