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鹰仕晋惠,虑祸归乡闾
出处:《不饮酒二十首》
明 · 释函是
季鹰仕晋惠,虑祸归乡闾。
尝因秋风起,忽忽思莼鲈。
顾荣乃酣饮,废职徙中书。
人臣尽明哲,王室谁为图。
鹿车乘伯伦,荷锸随一壶。
未死而计埋,设心何能无。
当时以为贤,逐名多近愚。
此身苟可遗,穷达恒晏如。
才势两俱窘,方寸吾有庐。
生死亦偶然,毋为豫名模。
尝因秋风起,忽忽思莼鲈。
顾荣乃酣饮,废职徙中书。
人臣尽明哲,王室谁为图。
鹿车乘伯伦,荷锸随一壶。
未死而计埋,设心何能无。
当时以为贤,逐名多近愚。
此身苟可遗,穷达恒晏如。
才势两俱窘,方寸吾有庐。
生死亦偶然,毋为豫名模。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不饮酒二十首(其六)》,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诗中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探讨了人生抉择与道德修养的主题。
“季鹰仕晋惠,虑祸归乡闾。” 开篇即以晋代名士张翰(字季鹰)为例,他因感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最终辞官归隐,表达了对个人安危与道德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
“顾荣乃酣饮,废职徙中书。” 接着提到另一位历史人物顾荣,他在官场中选择以饮酒放纵来逃避责任,最终被调任至中书省,暗示了逃避现实与道德失范的后果。
“人臣尽明哲,王室谁为图。” 这句直指朝廷官员应具备的智慧与责任感,提出在国家危难之际,谁将挺身而出的问题,引出对社会正义与个人担当的反思。
“鹿车乘伯伦,荷锸随一壶。” 引用了古代隐士伯伦乘鹿车、携酒壶的故事,象征着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未死而计埋,设心何能无。” 提醒人们即使在生前就考虑身后之事,内心的道德准则与社会责任感也绝不能缺失。
“当时以为贤,逐名多近愚。” 指出世人往往将逃避现实视为明智之举,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可能更接近于愚昧,强调了面对困境时应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此身苟可遗,穷达恒晏如。” 表达了即使生命有限,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
“才势两俱窘,方寸吾有庐。” 强调了在才华与权势双重压力下,内心坚定的信念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生死亦偶然,毋为豫名模。” 最后一句总结,指出生命的长短与命运的安排都是偶然的,不应为了追求名声而做出违背道德的选择,呼吁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保持清醒与理智。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深刻探讨了个人道德、社会责任以及生命意义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