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
出处:《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四十二》
宋 · 释惟一
一月在天,影含众水。
只如双剑峰头月,何似芙蓉溪上月。
芙蓉溪上月,何似泐潭潭底月。
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
只如双剑峰头月,何似芙蓉溪上月。
芙蓉溪上月,何似泐潭潭底月。
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以月亮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为喻,展现了诗人对月光下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哲理思考。首句“一月在天,影含众水”描绘了月亮高悬天空,其光芒映照在水面的景象,暗示万物皆可成为月亮的倒影。接下来,诗人将月亮比作双剑峰和芙蓉溪上的明月,通过对比,表达了月亮在不同背景下的各异风采。
“芙蓉溪上月,何似泐潭潭底月”,进一步强调了月亮在静谧清澈的溪流和深潭中的不同韵味。最后两句,“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诗人借月亮的不同位置,寓意世间万物虽有差异,但本质相同,如同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无论何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寓言式地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万物皆空、万法归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