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全文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

出处:《登泰山四首
清 · 洪繻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
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
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
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
忆我近嵩高,回轸向关、陕。
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
自入泰山来,险巘重重掩。
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
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
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泰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即以“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两句,展现了一种超越常规、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接着,“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壮阔。

诗人详细描述了泰山的雄伟与险峻:“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从北至南,再从南至北,每一步都踏在陡峭的岩石之上,展现了登山的艰难。接下来,“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将泰山的高峻与华山相比,突出了其险峻的特点。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描绘了泰山的奇特地形,峰峦直插云霄,峪谷深入天空,形象生动。诗人回忆起近处的嵩山,与眼前的泰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泰山独特魅力的赞叹。“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通过对比,突出了泰山道路的险峻,但诗人却能忘却之前的艰险,全身心投入登山的乐趣之中。

最后,“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连续挑战与不断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从高处俯瞰时的震撼感。诗人站在“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的位置,四周群山隐没于远方,显得格外渺小,体现了大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结尾处,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与白云共舞,表达了对泰山美景的深深陶醉与敬畏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豪情与谦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