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徒渺渺驱尘驾,回首林前愧野人
出处:《鹅湖寺 其二》
宋 · 喻良能
水鸟飞来一问津,璧宫珠塔便红尘。
开基古佛留遗像,直日奇峰列众宾。
芋火拥残知永夜,霜钟递起向初晨。
川徒渺渺驱尘驾,回首林前愧野人。
开基古佛留遗像,直日奇峰列众宾。
芋火拥残知永夜,霜钟递起向初晨。
川徒渺渺驱尘驾,回首林前愧野人。
注释
水鸟:指在水边飞翔的鸟类,可能象征着问询者。津:渡口,这里指寻求答案或指引的地方。
璧宫:形容华丽的宫殿。
珠塔:比喻宫殿的华美,如明珠般璀璨。
红尘:指世俗世界,繁华之地。
开基:开始奠基,指寺庙的建立。
古佛:古老的佛像,可能指寺庙的历史。
遗像:遗留下来的画像。
直日:正午时分,阳光直射。
奇峰:奇特的山峰。
芋火:用芋头燃烧的火,可能指野外的篝火。
永夜:漫漫长夜。
霜钟:寒冷季节的钟声。
初晨:黎明。
川徒:过河的人们。
渺渺:形容水流广阔或人群众多。
尘驾:尘世间的车马。
愧:感到惭愧。
野人:可能指回归自然的人,也可能是诗人自谦。
翻译
水鸟飞来询问渡口,华丽宫殿如明珠塔立于红尘之中。古老的佛寺奠基时留下的遗像,奇特的山峰排列着众多宾客。
篝火照亮夜晚,寒霜中的钟声传递着黎明的到来。
河流浩渺,人们驱车前行,尘土飞扬,回头看向树林,对野人生活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鹅湖寺的景象,以水鸟问津开篇,暗示寺庙远离尘嚣。"璧宫珠塔"形象地描绘了寺内的建筑,与红尘形成对比,表现出寺庙的清净与超凡。"古佛遗像"和"奇峰列众宾"则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壮观。
夜晚,"芋火拥残"象征着僧人们围炉夜话,度过漫长的黑夜;而"霜钟递起"则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诗人乘舟远行,感叹"川徒渺渺",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疏离感。最后,他回首林前,自谦为"愧野人",流露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鹅湖寺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禅意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