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解比人间梦,许我时逃醉后禅
宋 · 苏轼
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
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
怜君解比人间梦,许我时逃醉后禅。
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
怜君解比人间梦,许我时逃醉后禅。
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注释
聊为:暂且作为。不死:长生不老。
五通仙:道教中的五通神,象征长生。
终了:最终。
一大缘:一项重大使命或目标。
独鹤:孤独的鹤。
知:知道。
半夜:深夜。
老蚕:老蚕。
三眠:三次休眠。
怜君:我欣赏你。
人间梦:人间的梦境。
醉后禅:醉后的禅意。
会与:将会与。
江山:江山岁月。
成故事:成为历史故事。
不妨:不妨碍。
诗酒:饮酒作诗。
乐新年:欢度新年。
翻译
暂且以不死五通仙的身份存在,最终完成无生的大业。孤独的鹤在半夜鸣叫,老蚕已经停止进食进入第三次休眠。
我欣赏你懂得把人间梦境相比,允许我在醉后享受片刻的禅意。
将来定会与江山一同成为佳话,让我们趁着新年,尽情饮酒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两句,通过对不死仙和大缘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这里的“五通仙”指的是道教中能够羽化成仙,拥有五种神通之能的人,而“一大缘”则是佛教中的概念,意味着一切众生与宇宙之间最深刻的联系。
接着,“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两句描绘出一种静谧而超然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描述一只孤鹤在半夜时发出叫声,以及年迈的蚕虫已经进入了第三次沉睡的情形,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夜晚世界。
“怜君解比人间梦,许我时逃醉后禅”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慰问和自已精神状态的一种表达。诗人感叹朋友能够理解世事如梦的无常,并请求允许自己在酒醒后的冥想中暂时逃离现实,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
最后,“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和自然界融为一体,创造出属于自己和大自然之间的美丽传说,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诗歌与美酒带来的快乐,迎接新的岁月。
这首诗通过对超脱、宁静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