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会上曾拈出,一笑悬知是饮光
出处:《佛头菊》
宋 · 朱翌
我杖常扶佛面强,我花今见佛头香。
灵山会上曾拈出,一笑悬知是饮光。
灵山会上曾拈出,一笑悬知是饮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杖:拐杖,象征着年老或修行。
佛面:佛像的脸部,可能象征佛法或神圣。
强:坚定,执着。
花:现实中的花,也可能象征佛法的微妙。
佛头香:比喻佛的智慧或佛法的芬芳。
灵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佛法圣地。
会:集会,指佛经上的法会。
曾:曾经。
拈出:佛教中指拈花微笑的故事,表示领悟。
一笑:微笑,这里指领悟后的喜悦。
悬知:预料,深知。
饮光:佛教术语,指佛陀的智慧之光。
翻译
我常常倚杖触摸佛像,仿佛在亲近佛法眼前的花朵似乎散发着佛头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佛头菊花的观察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喜悦。"我杖常扶佛面强"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常常用手杖轻抚那佛像前方的菊花,它们似乎在向佛像索取力量,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着"我花今见佛头香"则是说现在看到这些菊花开在佛头之上,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佛头”可能指的是供奉佛像的高台或架构。
诗人继续追述往事:"灵山会上曾拈出",灵山指的是佛教传说中的灵鹤峰,也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宣扬佛法的地方。这里“曾拈出”表明诗人可能在某个时刻,在灵山这样的圣地,有过类似的体验或感悟。"一笑悬知是饮光"则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喜悦,当他看到这菊花时,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菊花正在吸收着天空的阳光,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与精神体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