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全文

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

出处:《赠李镡
唐 · 杜荀鹤
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
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
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
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

注释

君行:你的行为。
君文:你的文章。
天合知:天赋予的智慧。
我兴悲:我感到悲伤。
秪残:只剩下。
三口:一家三口。
孤村:孤零零的村庄。
雨雪时:在风雪中。
著卧衣裳:穿着脏衣服。
难办洗:难以清洗。
旋求:急忙寻找。
供炊:做饭。
地炉不暖:地炉无法取暖。
柴枝湿:潮湿的柴枝。
蒙求:教书识字。
授小儿:教孩子们。

翻译

你的行为和文章都显露出天赋予的智慧,看到你这样我感到悲伤。
战争过后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此刻正抵达孤零零的村庄,在风雪中受苦。
穿着脏衣服难以清洗,急忙寻找食物却无法生火做饭。
尽管地炉因潮湿的柴枝而无法取暖,我还是尽力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动乱时期的悲惨遭遇。开篇两句“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同情,朋友的离去如同天意一般不可违抗,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接着,“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两句,则写出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这里的“秪残三口”,指的是残破不堪的屋舍,显示出战争带来的毁灭。而“兵戈后”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续的恐怖。

“才到孤村雨雪时”一句,则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战争结束之后,来到一个荒凉的村落,却正值雨雪交加之际,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寒冷与凄凉。

下面两句,“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则展示了诗人在物质上极度匮乏的情形。衣服难以清洗,粮食亦无从获取,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直接后果,也是士人生活困顿的具体写照。

末尾两句“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则反映了诗人在极端贫困中对子女的关怀。即使家中的取暖工具——地炉也因为湿柴而不能发热,但他仍然尽力为孩子寻找衣物(蒙),并将其交给他们,展现了一位父亲无私的爱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生活困境以及人性温情的刻画,传达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巨大破坏,以及士人在动荡年代里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