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自有诗书学,扶病须凭药石功
出处:《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二》
宋 · 彭汝砺
常因多病泣途穷,性命于今亦少通。
贵贱固宜常厥德,死生岂足动吾中。
游心自有诗书学,扶病须凭药石功。
否剥亦留归泰复,天时安得久屯蒙。
贵贱固宜常厥德,死生岂足动吾中。
游心自有诗书学,扶病须凭药石功。
否剥亦留归泰复,天时安得久屯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的《和济叔兄书斋言志(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与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首联“常因多病泣途穷,性命于今亦少通。”开篇即道出诗人因长期患病而感到人生道路艰难,生命似乎也失去了许多意义。然而,这种消极情绪并未持续太久,诗人紧接着在颔联“贵贱固宜常厥德,死生岂足动吾中。”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转变。他认为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品德,生死之事不足以动摇内心的坚定。这种超越物质与生死的价值观,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颈联“游心自有诗书学,扶病须凭药石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通过阅读诗书来丰富心灵,以药物调养身体,寻求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疗愈。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的态度。
尾联“否剥亦留归泰复,天时安得久屯蒙。”则以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为喻,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接受与期待。诗人相信即使遭遇逆境,最终也会迎来转机,就像自然界中的冬去春来。这既是对命运的一种乐观态度,也是对时间流转、事物更替规律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疾病与人生困境的思考与应对,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