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出处:《下第献所知三首 其一》
唐 · 李山甫
偶向江头别钓矶,等闲经岁与心违。
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注释
偶向:偶尔。江头:江边。
别钓矶:告别钓鱼的地方。
等闲:轻易。
经岁:度过一年。
心违:违背心意。
虚教:白白使。
六尺:指人的身高。
受辛苦:承受艰辛。
枉:徒然。
一身:自身。
忧是非:忧虑世间的对错。
青桂:青翠的桂树,象征高洁。
无欠负:没有亏欠。
碧霄:青天。
何处:哪里。
因依:依靠。
春风:春风。
不用:不必。
相催促:催促我。
回避:避开。
花时:花开的时节。
解归:懂得回归。
翻译
我曾在江边的钓石旁告别,这一年轻易地过去,却违背了心中的意愿。白白让六尺身躯承受辛劳,徒然为世间的是非忧虑。
青桂本无需承担什么亏欠,碧空之上又哪里有所依靠?
春风无需催促,避开花开的时节,我也会自行回归。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个人命运以及自然界的深刻体会与思考。诗人在江边偶然遇见熟悉的地方——钓矶,与之告别,感慨岁月匆匆,心境随之发生变化。
“虚教六尺受辛苦”一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用六尺长的书卷比喻自己在学问上所受的艰辛与磨难。"枉把一身忧是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他用自己的身体去承担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忧虑和纷争。
接下来的“青桂本来无欠负”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物种本性纯净无瑕的一种赞美。"碧霄何处有因依"则是诗人在探寻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地,渴望找到心灵的依托。
最后,“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两句,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顺应与超脱。他并不急于追随春风的引导,而是选择在花开之际退隐,这是一种对于生命流转的认知和对个人命运的释然。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