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歇吟风调,先催泣露声全文

未歇吟风调,先催泣露声

宋 · 朱熹
天籁谁为主,乘时各自鸣。
如分百虫响,来助九秋清。
未歇吟风调,先催泣露声
乾坤辟氛气,草木敛华英。
易断愁人梦,难安懒妇惊。
唯应广成子,万感不关情。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拟县补以虫鸣秋诗》。诗中描绘了秋天虫鸣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与情感的交织。

首句“天籁谁为主,乘时各自鸣”开篇即点明了秋天虫鸣的主题,将自然界的声音比作天籁之音,暗示着这些声音并非偶然,而是顺应时节而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韵律。

接下来的“如分百虫响,来助九秋清”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虫鸣的多样性和和谐性。百虫的鸣叫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为秋天的清寂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未歇吟风调,先催泣露声”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虫鸣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虫鸣在风中悠扬,似乎在吟唱着自然的旋律;同时,它们也预示着露水的凝结,预示着夜晚的来临。

“乾坤辟氛气,草木敛华英”两句,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秋天的肃穆与万物的收敛。天空清朗,大地宁静,草木褪去了夏日的繁华,展现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深沉。

“易断愁人梦,难安懒妇惊”则从人的感受出发,表现了虫鸣对不同心境的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于愁绪满溢的人来说,虫鸣可能打断他们的梦境;而对于懒散的妇人来说,虫鸣或许难以安抚她们的心绪。

最后,“唯应广成子,万感不关情”一句,诗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广成子,表达了对超然物外、不受世间情感牵绊的境界的向往。广成子作为隐士的象征,他的心境超越了世俗的情感波动,达到了一种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虫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