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全文

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

出处:《和杨齐伯韵
宋 · 郭印
邪师挟幻术,念念皆狂图。
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
佛光亦幻成,非有与非无。
烟霞异明晦,寥廓元太虚。
离娄塞其目,象罔得玄珠。
脱能如是解,安用空睢旴。
宇定天光发,岂关七尺躯。
痴儿生谤语,往往堕眉须。
乃知西方圣,勇猛真丈夫。
圣人与人同,此道谁不如。
归来但宴坐,反照自有馀。

拼音版原文

xiéshīxiéhuànshùniànniànjiēkuáng

huàchūqièxiàngxíngróngnǎishèndōu

guānghuànchéngfēiyǒufēi

yānxiámínghuìliáokuòyuántài

lóusāixiàngwǎngxuánzhū

tuōnéngshìjiěānyòngkōngsuī

dìngtiānguāngguānchǐ

chīérshēngbàngwǎngwǎngduòméi

nǎizhī西fāngshèngyǒngměngzhēnzhàng

shèngrénréntóngdàoshuí

guīláidànyànzuòfǎnzhàoyǒu

注释

邪师:指行为不正的法师。
幻术:魔术或幻象。
狂图:疯狂的计划或目标。
象:比喻或象征的事物。
甚都:非常详细,无所不包。
佛光:佛教中的神圣光芒。
非有与非无:超越了有无二元对立。
烟霞:自然景象,象征迷幻或变化。
元太虚:无比广阔的虚空。
离娄:古代传说中的视力极佳者。
象罔:古代神话中的虚构人物,象征迷惑。
脱能:如果能够。
空睢旴:空洞的观念或执着。
天光:宇宙的光明。
七尺躯:人的身体。
痴儿:愚蠢的人。
眉须:理智和判断。
西方圣:西方的圣人,可能指佛教中的菩萨。
勇猛真丈夫:勇敢坚定的人。
此道:这个道理。
不如:做不到。
宴坐:静坐冥想。
反照:反思。
馀:剩余,此处指真理。

翻译

邪师借助幻术,心中满是狂妄的图谋。
他变幻出各种形象,描述得非常详尽。
佛光也是幻象,既非真实存在,也非全然虚无。
烟霞的明暗变化,广阔无垠如同太虚之境。
即使像离娄这样的视力极佳者,也会被迷惑,无法得到真理的明珠。
如果能这样理解,哪里还需要执着于空洞的观念呢。
天地宇宙的秩序源于光明,而非仅关乎人的身体。
愚昧之人说出诽谤之言,常常会失去理智和判断。
这才明白西方圣人,他们的勇敢和坚定如同真正的大丈夫。
圣人与常人并无二致,只要领悟这个道理,谁都能达到。
回归内心平静,自我反思,真理的光芒自然显现。

鉴赏

这首宋诗《和杨齐伯韵》由郭印所作,主要探讨了佛教中的幻象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诗人以"邪师挟幻术"开篇,批评那些借助幻术迷惑他人的修行者,指出他们的行为和观念都是狂妄不实的。接着,诗人通过"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幻象的繁多和生动。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佛光这样的神圣之光,在他们看来也是幻化的,并非永恒不变的实在或虚无。"烟霞异明晦,寥廓元太虚",暗示了世间万物的明暗变化,其实都是宇宙广大虚空的一部分。然而,如果能看破这层幻象,"离娄塞其目,象罔得玄珠",就能领悟到真理,超越世俗的迷惑。

诗人强调,理解并接受这一道理,无需执着于身体或物质,"宇定天光发,岂关七尺躯",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洞察。对于那些因无知而诽谤的人,诗人以"痴儿生谤语,往往堕眉须"来警示,提醒他们应学习西方圣者的勇猛和智慧。

最后,诗人提出,圣人与常人并无本质区别,只要能深入反思,每个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境地。"归来但宴坐,反照自有馀",鼓励人们通过静坐冥想,自我反省,内在的智慧自然会显现出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表达了对幻象与真实的辨析,以及对内心修行的倡导。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