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从来附会疏,恬然养内肯求无
出处:《和书怀》
宋 · 韦骧
朴拙从来附会疏,恬然养内肯求无。
自怜结发遭平世,不愧孤踪在坦途。
一意固当知趣舍,百钱宁复问荣枯。
钟鸣鼎食非吾动,所得须论象罔珠。
自怜结发遭平世,不愧孤踪在坦途。
一意固当知趣舍,百钱宁复问荣枯。
钟鸣鼎食非吾动,所得须论象罔珠。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名为《和书怀》。诗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首联“朴拙从来附会疏,恬然养内肯求无”,诗人以朴素、拙朴的本性,远离繁杂的世事,内心宁静,不追求外在的物质与虚名。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颔联“自怜结发遭平世,不愧孤踪在坦途”,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虽生于平凡之世,但无愧于自己的选择,独自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肯定与自豪,以及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颈联“一意固当知趣舍,百钱宁复问荣枯”,诗人强调了明确自我追求与放弃的重要性,认为在价值取向上应有清晰的认识,不必过分在意金钱与地位带来的荣辱变化。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注重精神层面的价值观。
尾联“钟鸣鼎食非吾动,所得须论象罔珠”,诗人进一步阐述,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并非他所追求的目标,真正的收获在于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富足。这里的“象罔珠”可能象征着抽象的智慧或精神财富,强调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简单生活、内心平静、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