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馀
出处:《用东坡韵贺可山得子》
宋 · 叶茵
祥光一夜照乡闾,迟晓邻翁毓凤雏。
举坐已誇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
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馀。
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
举坐已誇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
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馀。
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祥光:吉祥的光芒,象征好运或神圣的光辉。乡闾:乡村,邻里。
迟晓:黎明,天刚亮。
毓凤雏:孕育出凤凰般的后代,比喻出生贵子。
沾玉果:比喻得到珍贵的智慧或天赋。
不负诗书:不辜负家族的教育和诗书的熏陶。
秋半:秋季的一半,指农历八月十五左右。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这里用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阿戎:对儿子的爱称。
愚且鲁:形容儿子的谦虚,说自己笨拙。
提孩:抱着孩子,表示亲昵。
巧相如:像司马相如那样聪明,此处为自谦之词。
翻译
祥瑞的光芒在一夜之间照亮了家乡,天刚亮邻居就发现有凤凰般的幼子诞生。满座的人都称赞他出生时得到了珍贵的玉石般智慧,家族的未来定会因诗书而光彩照人。
他恰好在秋季的一半出生,每天勤奋学习,直到深夜。
自知我儿子鲁钝无知,但还是鼓起勇气,像提着孩子一样,敢于说出他的聪明才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充满了对教育后代的期待与自豪。首句"祥光一夜照乡闾"以明亮的祥瑞之光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吉庆的氛围。接着"迟晓邻翁毓凤雏"则是说邻里间的老人和小孩都在分享这份喜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和谐的社区生活。
中间两句"举坐已誇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表达了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满意与期待。"举座"指全家人,"沾玉果"则是比喻子女们接受了良好的教养,而"传家"二字强调了家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后两句"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馀"描绘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勤奋学习,"生时"指孩子成长的时节,"恰恰逢秋半"表明时间节点,而"长日骎骎"则形容学习的勤勉和持续。
末了两句"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持有信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谦逊。"自顾"是反观自己的意思,而"阿戎"则是一种谦和之词,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不高,但仍敢于说出自己的教育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家庭的温馨和孩子的成长,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后代教育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