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草木西周朝有暮,图书东观死犹生全文

草木西周朝有暮,图书东观死犹生

出处:《手植桧印章
金 · 麻九畴
梁折山摧入小成,日华留得寸晖明。
不盈一握空虫篆,未丧斯文粗姓名。
草木西周朝有暮,图书东观死犹生
二千年后司封纽,未信栽时出此情。

鉴赏

这首诗《手植桧印章》由金代诗人麻九畴所作,通过对一棵手植桧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梁折山摧入小成,日华留得寸晖明”,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桧树在风雨摧残中依然挺立的姿态,即使山崩梁断,仍有微光闪烁,象征着生命不屈的精神。这里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桧树坚韧的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力量相对比,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颔联“不盈一握空虫篆,未丧斯文粗姓名”,通过描述桧树虽小却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即使不被世人广泛知晓,也未失去其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这里将桧树与文化联系起来,暗示了桧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颈联“草木西周朝有暮,图书东观死犹生”,将桧树与历史上的草木相比较,指出尽管草木朝生暮死,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却如同东观图书一般,虽物是人非,但知识与智慧永存。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桧树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

尾联“二千年后司封纽,未信栽时出此情”,表达了诗人对桧树生命力的赞叹与敬仰,认为即使在二千年后的未来,人们也不会忘记栽种这棵树时所寄托的情感与意义。这里体现了对传统与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手植桧树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历史、文化和情感的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文化深刻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