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门真是万人敌,近事不闻三顾庐
出处:《用硕夫韵述怀 其二》
宋 · 李弥逊
黄尘工染寒士裾,造物不与相乘除。
君愁尽写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书。
何门真是万人敌,近事不闻三顾庐。
端知驽马恋栈豆,水激自有溟南鱼。
君愁尽写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书。
何门真是万人敌,近事不闻三顾庐。
端知驽马恋栈豆,水激自有溟南鱼。
注释
黄尘:形容环境恶劣的尘土。寒士:贫穷的士人。
乘除:相加减,这里指命运的公平分配。
杜陵句:指杜甫的诗歌,杜陵是杜甫的别号。
嵇康书:嵇康的书法,嵇康以才情和书法闻名。
万人敌:能抵抗万人的英雄。
三顾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象征寻求贤才。
驽马:劣马,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栈豆:厩中的豆料,比喻安逸的生活。
溟南鱼:南方海洋的鱼,比喻有志向的人在困境中也能奋发。
翻译
黄尘弥漫,染黑了贫寒士人的衣襟,大自然并不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你满心愁绪都倾泻在杜甫的诗篇中,我年迈只想如嵇康般书写人生。
何处能有真正抵挡万人的英雄?近来的事态,如同刘备未访求诸葛亮的三顾茅庐。
深知那劣马只贪恋厩中的豆料,但激流之中自有南洋之鱼奋力游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用硕夫韵述怀(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古人理想的追求。
“黄尘工染寒士裾”,这是描写社会现实的艰辛与劳苦,“黄尘”指的是尘世,"工染"则是形容人们被迫在艰难中工作,"寒士"象征着知识分子或贫困者,他们的衣衫因生活所迫而变得破旧。
“造物不与相乘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间世事的感慨。"造物"指的是天地万物,而"不与相乘除"则意味着万物各自独立,互不干涉,这也是诗人内心对于现实无奈的一种写照。
“君愁尽写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书”,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巨匠的崇拜和向往。"君愁尽写杜陵句"中的"君愁"可能是指友人或知己,"杜陵句"则是指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而"我老欲作嵇康书"显示了诗人的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像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嵇康那样写出不朽之作。
“何门真是万人敌,近事不闻三顾庐”,这两句中,“何门”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而"万人敌"则形容其威望或影响力。"近事不闻三顾庐"则是表达诗人对时事的疏离感,"三顾庐"出自《三国演义》,指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自己对于当世事务的不了解或不关心。
“端知驽马恋栈豆,水激自有溟南鱼”,这两句则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诗意。"端知驽马恋栈豆"中,“驽马”形容年老体弱的马,而"恋栈豆"则表达了这种老马对于食物的渴望;“水激自有溟南鱼”则描绘了一幅江河激流,鱼儿自在其中穿梭的生动图景。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古代文化理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高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