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出处:《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宋 · 王安石
欲望钟山岑,因知冶城路。
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
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
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欲望:内心的情感或期待。钟山:南京的名山。
冶城路:古代南京的一条道路。
木杪:树梢。
曾游处:过去的游览之地。
红沉:夕阳下沉的色彩。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榛:一种灌木或小型树木。
哀伤:悲伤的情绪。
山川自如:山河自然如常,不受人情感影响。
翻译
心中的欲望指向钟山之巅,由此知晓冶城的小路。我攀登在隐蔽于树梢的山路,渐渐回忆起曾经游历的地方。
夕阳沉落在水中小洲,苍茫的雾气从榛树林中升起。
眼前的景象引发哀伤情绪,然而山河依旧,一如既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游历之地的怀念与哀伤。诗中“欲望钟山岑,因知冶城路”两句,表明诗人心中仍然向往着那个地方,钟山即是指著名的钟鼓山,而“因知冶城路”,则是因为记得去冶城的小路。接下来的“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两句,诗人通过攀爬和穿梭在树林之中,唤起了对过去游历的回忆。
第三、四句“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则是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太阳从浓密的树木间洒落,给人以温暖之感,而地面上的小草和灌木丛生的地方升腾着淡淡的晨雾。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眼前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的联系。尽管外界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悲伤,但山川河流依旧如故,不受个人喜怒哀乐的影响。这既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心态。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作为政治家的他对于个人情感与公共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