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持法吏,舞文自洋洋
出处:《感寓》
明 · 朱诚泳
东海有匹妇,诬杀良可伤。
奈何三年旱,赤地千里荒。
幽燕有贱臣,繫狱将见戕。
仰天一叩心,六月飞清霜。
物情有冤抑,一念通彼苍。
二三持法吏,舞文自洋洋。
阳诛苟幸逭,阴祸亦可防。
于公能治狱,子孙乃隆昌。
奈何三年旱,赤地千里荒。
幽燕有贱臣,繫狱将见戕。
仰天一叩心,六月飞清霜。
物情有冤抑,一念通彼苍。
二三持法吏,舞文自洋洋。
阳诛苟幸逭,阴祸亦可防。
于公能治狱,子孙乃隆昌。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感寓(其七十)》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冤狱的深深忧虑。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位无辜的东海女子被冤枉杀害,导致三年干旱、千里赤地的凄惨景象,象征着冤屈带来的自然灾害。接着,诗人关注到幽燕之地一名低微的臣子,同样身处囹圄,面临被残害的命运,他仰天悲呼,希望上天能听到他的冤情。
诗人进一步指出,世间万物如果有冤屈,只要人心向善,就能感动天地。然而,执法官员却玩弄法律条文,看似公正实则包庇罪恶,使得正义不能伸张。诗人呼吁,如若能有像于公那样公正无私的法官,才能真正防止冤案发生,使子孙后代得以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法治的渴望,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