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怜江上月,双照故人愁
出处:《沈五自中都来白下旋复别去怅然有作》
清 · 吴敬梓
金石同交谊,相思涕泪流。
如何三载别,不遣一宵留。
侯馆迎征雁,津亭闻暮鸠。
独怜江上月,双照故人愁。
如何三载别,不遣一宵留。
侯馆迎征雁,津亭闻暮鸠。
独怜江上月,双照故人愁。
注释
金石:形容坚固不变的关系。交谊:友谊。
相思:深深的思念。
涕泪:眼泪。
三载:三年。
遣:派遣,让。
宵:夜晚。
侯馆:古代接待宾客的官署或旅舍。
征雁:远行的大雁,常用来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津亭:渡口的亭子,古时常见于送别之地。
暮鸠:傍晚的斑鸠,叫声凄凉,常引发离别之感。
怜:怜悯,喜爱。
江上月:江面的明月。
双照:同时照耀。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愁:忧愁,思念。
翻译
如同金石般坚固的友情,思念之情让泪水流淌。为何分别了三年,连一个夜晚都不让我停留。
在客馆中期待着归雁,津亭处听见傍晚的斑鸠声。
特别怜爱江上的明月,它照亮了我与旧友的两地相思。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吴敬梓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情。开篇"金石同交谊"比喻了坚固如金石般的情谊,而"相思涕泪流"则写出了因别离而产生的悲伤情绪。
诗中的"如何三载别,不遣一宵留"表达了时间飞逝,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朋友却始终未能多停留片刻。这里的"不遣一宵留"强调了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
接下来的"侯馆迎征雁,津亭闻暮鸠"则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雁过侯府,鸦鸣于津亭。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换,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之苦。
最后两句"独怜江上月,双照故人愁"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在江水上的倒影如同过去美好的时光映照在心中,使得对往昔的思念更加深重。这里的"双照"既形容月亮的两重影子,也象征着对过往美好记忆的双重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时光的回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离别无法挽留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