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虽无陶谢手,尚堪述作与同游
出处:《会故人二首 其二》
宋 · 徐恢
毛郎才涌似潮头,莫比寒虫泣夜秋。
要上兰台揖班马,不联石鼎玩侯刘。
定知有道能医国,稍喜谈禅勘赵州。
顾我虽无陶谢手,尚堪述作与同游。
要上兰台揖班马,不联石鼎玩侯刘。
定知有道能医国,稍喜谈禅勘赵州。
顾我虽无陶谢手,尚堪述作与同游。
注释
毛郎:指诗人自己。涌似潮头:比喻才华出众。
寒虫:比喻才华低微的人。
泣夜秋:形容才华被埋没。
兰台:古代官署名,这里代指文学大家。
班马: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代表杰出的史学家。
石鼎:古代烹煮器物,象征闲适生活。
侯刘:指侯景和刘宋时期的人物,以玩物丧志著称。
医国:治理国家。
谈禅:谈论佛教禅宗。
赵州:唐代禅师赵州和尚。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皆为著名诗人。
述作:记录和写作。
同游: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
毛郎的才华如潮水般涌动,不要与寒冷秋夜中的虫鸣相比。他立志要登上兰台拜见班固、司马迁那样的大家,不愿像侯刘那样只沉溺于玩赏石鼎。
深知有治国之道的人才能医治国家,稍稍欣慰的是能像禅师赵州一样深入探讨佛法。
虽然我没有陶渊明、谢灵运的文笔,但还能记录下这些经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恢所作的《会故人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毛郎自比,赞誉其才华横溢,如同潮水般涌动,暗示自己有着超越寒虫在秋夜悲鸣的文采。他表达了对高雅文学的追求,希望能像兰台上的班固和司马迁那样留下传世之作,而不是沉溺于石鼎之间的闲聊,如侯刘之辈。
诗人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治国理想,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致力于国家的治理,这让他感到欣慰。他还提到自己虽然没有陶渊明和谢灵运那样的文笔,但仍然能够通过诗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共同游历诗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自信,以及对高尚文学和政治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