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予归去来,故山今可行
举世沈湎时,勇退公早醒。
十年烟雨蓑,手种松杉成。
苍根郁寒雾,老色入户庭。
栖心不争地,似欲毕此生。
那知戎马际,亦使山房惊。
四海方荡潏,积骸盈破城。
公岂失策者,独留枯槁形。
贼舟会稍远,请复安柴荆。
暗泉杂夜雨,稚笋肥晨烹。
起予归去来,故山今可行。
胡为困羁旅,浩叹常吞声。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心中饱览山水,才觉得官袍轻盈。在世人沉迷享乐之时,您早已洞察隐退的智慧。
十年披蓑戴笠,亲手栽种的松杉已蔚然成林。
青黑色的树根深陷寒雾,老树的风貌映入庭院。
您的心灵不求名利之地,似乎想在此度过余生。
谁料战乱之际,连山居也难逃惊扰。
天下动荡不安,满目疮痍,城池破败。
您并非失策之人,只是独自留下枯瘦之躯。
敌船终将远离,希望能再次安心归隐。
夜晚的暗泉混杂着雨水,幼笋肥美可供清晨烹饪。
我受启发决定回归,故乡山川如今可重游。
为何我困于旅途,只能默默长叹而不敢出声。
注释
丘壑:山水、风景。轩裳:官袍,代指仕途。
沈湎:沉迷,沉溺。
勇退:明智的退隐。
烟雨:形容风雨迷茫。
栖心:寄托心灵。
戎马:战争,军队。
荡潏:动荡不安。
积骸:堆积的尸体。
柴荆:简陋的木屋,代指家居。
稚笋:嫩竹笋。
归去来: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指回归田园。
羁旅:漂泊在外,旅居他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开篇“胸次饱丘壑,乃觉轩裳轻”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心境,宛如一只饱食之后的麋鹿,感到身心舒畅,无拘无束。接着,“举世沈湎时,勇退公早醒”则展示了诗人的超脱与警觉,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
“十年烟雨蓑,手种松杉成”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以及个人对自然的亲近感。这里,“十年”表达了一段不短的时光,而“手种松杉成”则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苍根郁寒雾,老色入户庭”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居所,这里,“苍根郁寒雾”生动地展现了山中清晨的氛围,而“老色入户庭”则表达了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栖心不争地,似欲毕此生”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和满足,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彻底放弃。这里,“栖心”指的是栖息的心灵,“不争地”则是指超脱尘世。
然而,“那知戎马际,亦使山房惊”一句却突然打破了这份宁静,战争和动荡让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冲击。紧接着,“四海方荡潏,积骸盈破城”则描绘了一幅战乱连连、国土破碎的情景。
“公岂失策者,独留枯槁形”诗人疑惑,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而自己却只能孤身一人,保留着一份苍凉的形象。
接下来的“贼舟会稍远,请复安柴荆”则是一种希望,希望战乱能够平息,让人们能够回到和平的生活中去。紧接着,“暗泉杂夜雨,稚笋肥晨烹”描绘了一幅山中的宁静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和平时光的渴望。
最后,“起予归去来,故山今可行。胡为困羁旅,浩叹常吞声。”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即便是在乱世之中,也要坚守内心的宁静,返回那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不会因为现实的困境而感到迷茫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