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全迷窗外树,星光环照坐中杯
出处:《春夜宴集丛台听箫》
明 · 卢龙云
春游吏事苦相催,秉烛何妨入夜来。
野色全迷窗外树,星光环照坐中杯。
流觞曲水虚良月,飞盖西园复上才。
娇管清歌怜并发,教人重拟凤箫台。
野色全迷窗外树,星光环照坐中杯。
流觞曲水虚良月,飞盖西园复上才。
娇管清歌怜并发,教人重拟凤箫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夜在丛台宴集听箫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与情感。首句“春游吏事苦相催”,点明了季节与活动,春日出游本应是轻松愉快的,但官务的繁忙却让这份乐趣变得不易得,为整首诗定下了略带无奈的基调。接着,“秉烛何妨入夜来”一句,诗人似乎在说,既然白天被事务所困,那就让夜晚成为释放自我的时刻,以烛光为伴,深入夜色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野色全迷窗外树,星光环照坐中杯”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窗外的树木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夜色所笼罩;而室内,星光与烛光交相辉映,照亮了酒杯,也照亮了人心。这样的场景,既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流觞曲水虚良月,飞盖西园复上才”则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雅致与高雅。流觞曲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宴会上的一种游戏,象征着文思如泉涌,月夜下的流水更添了几分浪漫与诗意。而“飞盖西园复上才”,则是对宴会地点的描述,西园之名本身就带有文人雅士的风范,加上“复上才”的修饰,更显出聚会的不凡与才子们的才华横溢。
最后,“娇管清歌怜并发,教人重拟凤箫台”两句,将宴会推向高潮。娇管清歌,是对音乐的赞美,清脆悦耳的歌声如同天籁,让人陶醉其中。而“怜并发”一词,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这样的聚会能够像传说中的凤箫台那样,成为永恒的记忆。整首诗在描绘宴会盛况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