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与诗情惬,应怜病骨轻
柳花随处发,瑶砌逐门成。
旌别寒松茂,摧残冻芋萌。
飘飖无限思,料峭有馀清。
舞袂朝犹湿,吟窗夜自明。
色疑侵两鬓,光欲眩双睛。
曭晃干林晓,潺湲万壑晴。
江梅含故态,山鸟弄新声。
雅与诗情惬,应怜病骨轻。
浇肠一杯酒,风力斗峥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嫌:嫌弃。春晚:春天来得晚。
玉霙:玉般的雪花。
柳花:柳絮。
瑶砌:玉石台阶。
摧残:破坏。
冻芋萌:冻芋的嫩芽。
料峭:微寒。
舞袂:舞动的衣袖。
吟窗:吟诗的窗户。
两鬓:两边鬓角。
双睛:双眼。
曭晃:明亮晃动。
干林:空旷的树林。
山鸟:山中的鸟儿。
新声:新年的鸣叫声。
病骨:病弱的身体。
浇肠:滋润心肠。
峥嵘:激昂。
翻译
白雪嫌春来得晚,满地铺洒如玉的雪花。柳絮四处飘散,装饰着玉石台阶,一片洁白。
旗帜在寒冷的松树间飘扬,冻芋的嫩芽被摧残。
思绪飘渺无尽,虽寒冷但仍有清新之感。
早晨衣袖还沾着露水,夜晚吟咏的窗户独自明亮。
颜色似乎侵染了两鬓,光芒几乎晃花了双眼。
晨光照亮空旷的树林,晴朗的山谷中溪流潺潺。
江边梅花保持着旧时的姿态,山鸟发出新年的鸣叫。
这景色与诗歌的情感相得益彰,仿佛怜惜我病弱的身躯。
一杯酒浇灌愁肠,风的力量使我精神振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雪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开篇“白雪嫌春晚,纵横布玉霜”两句,既描绘了雪花如同细碎的玉珠覆盖大地,又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不满。紧接着,“柳花随处发,瑶砌逐门成”写出了柳絮随风飘散,犹如美玉一般铺陈开来,既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景色,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自然而然的接受与欣赏。
“旌别寒松茂,摧残冻芋萌”两句,则转向了冬日松树的郁勃和冻土中芋头的坚韧,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弱变化的观察,也映射出一种坚守与不屈的精神态度。随后,“飘飖无限思,料峭有馀清”表达了诗人面对春雪时心中涌动的无尽情思和深远的理性思考。
“舞袂朝犹湿,吟窗夜自明”写出了晨曦中的轻纱仍旧湿润,以及夜晚独自吟咏之时的清醒自省,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接着,“色疑侵两鬓,光欲眩双睛”则是对春日阳光照耀下颜色的变化与光线对视觉的影响的生动描绘。
“曛晃干林晓,潺湲万壑晴”两句,以曛晃(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和潺湲(溪流声响)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春日林间清晨和山谷中溪水欢唱的图景。紧接的是,“江梅含故态,山鸟弄新声”则描绘了江边梅花依旧保持着往昔风姿,而山间的小鸟们却在尝试着新的歌声,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赞美,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创作态度和情感变化。
“雅与诗情惬,应怜病骨轻”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意的追求与满足,以及对自己体质虚弱的自我同情。末尾,“浇肠一杯酒,风力斗峥嵘”则是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独酌一杯酒,以缓解心中的忧思,同时感受到外界风力的强劲。
整首诗以春雪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自我身心状态的反思,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审美态度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