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苍茫渺一涯,辱公词藻借光华
出处:《和路枢四首 其三》
宋 · 胡寅
林壑苍茫渺一涯,辱公词藻借光华。
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
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
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
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
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
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
注释
林壑:山林沟壑。苍茫:广阔无边。
辱:承蒙。
词藻:诗文。
光华:光芒。
岂直:岂止。
金投地:金石掷地。
清梦:清雅之梦。
笔有花:笔下生花。
罢兵:战争结束。
初度岭:初次过岭。
奏疏:奏章。
名家:有名望的人。
曳裾:穿官服。
平生志:一生抱负。
追锋:追赶。
侍绛纱:身披红袍侍奉君王。
翻译
山林沟壑广阔无边,您的诗篇犹如光芒闪耀。您的才华如金石掷地,清雅之梦预示着笔下生花。
不像战后初次过岭,您的名声早已在奏章中显赫。
穿官服未满足您一生抱负,常担忧追赶时不再能身披红袍侍奉君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对友人路枢的和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路枢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朋友文采斐然的钦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抱负的感慨。首句“林壑苍茫渺一涯”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山林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背景。接着,“辱公词藻借光华”是对路枢诗词才华的赞美,暗示他的文字如同光芒四射,为诗人自己增添了光彩。
“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进一步赞扬了路枢的文笔犀利,犹如金石掷地有声,且想象他的梦境中也充满了诗意。诗人以“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暗示路枢的才华在早期就已显现,如同军队凯旋或上奏朝廷的奏疏一样,早早赢得了名声。
最后两句“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遗憾,他羡慕路枢能尽情发挥才情,而自己却未能完全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担心未来不能像路枢那样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友人的赞美与自我反思交织,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