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
出处:《花朝和坡公韵》
明 · 袁宏道
丝丝新柳飏堤门,早晚南村又北村。
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
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
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
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
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
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首联“丝丝新柳飏堤门,早晚南村又北村”以新柳轻扬的姿态,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仿佛在述说着季节更替的故事。诗人巧妙地运用“早晚”、“南村”与“北村”的交替,不仅勾勒出空间的广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颔联“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春风拂过,树色由寒转暖,药苗在阳光下或深或浅的生长痕迹,都成为了春天的见证。这里,“风信”不仅指代了自然界的风,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而“观树色”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
颈联“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则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描绘了春天带来的微妙变化。随着季节的更迭,衣物的厚重感逐渐减轻,人们在静谧中感受到温暖的火炉,这种由外及内的感受,既是对身体变化的直接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
尾联“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中的事物以生命与情感。无论是万物的生长,还是子规鸟的啼鸣,都是春天的语言,它们共同诉说着生命的喜悦与希望。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更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