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
出处:《过李徵伯墓》
明 · 石宝
烟霾栖古道,蓬藋掩荒丘。
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
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
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
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
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
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景象,通过对李徵伯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首联“烟霾栖古道,蓬藋掩荒丘”,以烟雾笼罩的道路和被野草遮蔽的坟丘,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寂寥的氛围,暗示了墓主人的孤独与遗忘。烟霾不仅覆盖了道路,也似乎笼罩着历史的记忆,使过往的痕迹变得模糊不清。
颔联“壁有题诗处,云横作记楼”,转而描述墓室内的场景,想象中在墙壁上曾有过题诗的痕迹,而今只剩下云雾横贯的楼阁作为纪念。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题诗代表了文人的风骨与情感的寄托,而云横作记楼则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记忆的飘渺。
颈联“多才悲命薄,浮世几名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哀叹,同时也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发出了感慨。多才之人往往命途多舛,而在这纷扰的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留下永恒的名声?
尾联“惆怅香山社,交知半白头”,以香山社为典故,香山社是唐代诗人王维等人经常聚会的地方,此处借指文人雅集。诗人感叹于自己与逝者之间的友谊,如今相聚的伙伴已大多白发苍苍,岁月无情,友情难留。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之中,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