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云起处,不复雁归时
出处:《幼弟墓下》
宋 · 叶茵
春到棣无色,风来松亦悲。
细看云起处,不复雁归时。
忆汝九京隔,嗟予两鬓衰。
寥寥今古意,独许杜陵知。
细看云起处,不复雁归时。
忆汝九京隔,嗟予两鬓衰。
寥寥今古意,独许杜陵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棣:棣树,一种落叶乔木。色:颜色,这里指树叶变绿。
松:松树,常青树。
悲:悲伤,凄凉。
云起处:云雾升起的地方,象征远方或仙境。
雁归时:大雁南飞的季节,代表时光流逝。
九京:古代对阴间的称呼,此处指逝者长眠之处。
两鬓衰: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寥寥:稀少,寂寞。
杜陵:地名,位于长安附近,杜甫曾在此居住,后借指杜甫。
翻译
春天来到棣树却未显绿色,微风吹过松树也显得凄凉。仔细观察云起的地方,已不再是大雁归来的时节。
怀念你远在九泉之下,感叹我双鬓已斑白。
古今之间,寂寞之情唯有杜陵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名为《幼弟墓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切的哀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
“春到棣无色,风来松亦悲。”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萧索的春天景象,棣树本应在春季吐绿发芽,但现在却是无色的枯寂。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环境的荒凉,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哀。
“细看云起处,不复雁归时。” 这两句则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通过细观天边云起之处,触发了对往日北雁南飞、季节更迭中那份不可复返时光的思念。
“忆汝九京隔,嗟予两鬓衰。”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怀念,以及个人生命流逝、青春不再的哀叹。"九京"指的是古代都城,或许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而"两鬓衰"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己的老去。
“寥寥今古意,独许杜陵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深沉情感,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留恋。"杜陵"是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杜甫,意为只有像杜甫那样有深邃情感和高超艺术造诣的人才能理解诗人的复杂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萧瑟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追忆,表达了诗人因兄弟离世而产生的哀思与孤独感。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与个人情感之间纠葛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