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久地炉生事拙,焚香重理杂华篇
出处:《净成上老父供阻雪十日二首》
明 · 释函是
隔溪有路通幽处,望见松门别一天。
因展先容归故隐,独登煖榻恋深禅。
寒林扫叶煨牛火,乱砌寻源引竹泉。
雪久地炉生事拙,焚香重理杂华篇。
因展先容归故隐,独登煖榻恋深禅。
寒林扫叶煨牛火,乱砌寻源引竹泉。
雪久地炉生事拙,焚香重理杂华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雪中静修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隔溪有路通幽处”,描绘了通往深山幽谷的小径,溪水潺潺,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接着“望见松门别一天”一句,通过松门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这是一片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仿佛另一个天地。
“因展先容归故隐,独登煖榻恋深禅。”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回归自然、遁入禅境的心愿。这里的“煖榻”不仅指物理上的温暖,也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恋深禅”则体现了对禅学的深厚情感和追求。
“寒林扫叶煨牛火,乱砌寻源引竹泉。”这两句描绘了冬日里寒林中的景象,落叶被清扫,牛火温暖,竹泉潺潺,营造出一种简朴而和谐的自然生活画面。通过“寒林”、“扫叶”、“煨牛火”等意象,展现了高僧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活的秩序与热忱。
“雪久地炉生事拙,焚香重理杂华篇。”最后两句描述了长时间的积雪使得地炉生火变得困难,但高僧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焚香、整理杂文,体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从容。这里的“杂华篇”可能指的是各种文学作品或修行笔记,体现了高僧在困境中仍不忘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高僧在自然与禅学中寻求心灵平静与升华的过程,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