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豆羹皆圣泽,饔人庖吏走春风
出处:《喜诸生会馔》
明 · 林光
讲罢声催六撞钟,青衿冉冉肃西东。
大烹本为贤才设,窃食堪羞我辈同。
箪食豆羹皆圣泽,饔人庖吏走春风。
权舆莫更添诗咏,一饭须酬一寸功。
大烹本为贤才设,窃食堪羞我辈同。
箪食豆羹皆圣泽,饔人庖吏走春风。
权舆莫更添诗咏,一饭须酬一寸功。
鉴赏
这首明代林光所作的《喜诸生会馔》诗,通过宴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知识与道德、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讲罢声催六撞钟”,以“六撞钟”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学习过程中的紧迫感。接着,“青衿冉冉肃西东”描绘了学子们整齐有序地进入宴会场地的情景,体现了教育的庄重与仪式感。
“大烹本为贤才设,窃食堪羞我辈同”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宴会不仅是物质的盛宴,更是对才华与品德的表彰。作者以此警示自己及同辈,不应贪图不义之财,而应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箪食豆羹皆圣泽,饔人庖吏走春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宴会的食物比喻为圣明君主的恩泽,而厨房的工作人员则如同春风吹拂,寓意着教育者辛勤付出。这里不仅赞美了食物的美味,更赞扬了教育者的无私奉献。
最后,“权舆莫更添诗咏,一饭须酬一寸功”表达了作者对宴会结束后的反思: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应铭记每一餐背后的努力与付出,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回报。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是对古代教育理念的颂扬,也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和求学者的勉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道德与感恩的重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