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出处:《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其二》
唐 · 齐己
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
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
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
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注释
北极:指北方,常用来代指朝廷或帝王。新英主:新兴的有为君主。
高科: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这里指进士等。
旧少年:指年轻时就已成名。
风流:风采、才华出众。
贵达:显贵而通达。
谈笑:轻松愉快的交谈。
荣迁:荣耀的升迁。
洛水:黄河支流,在河南境内,此地风景优美,常入诗。
秋空底:秋日晴空下的水面。
嵩峰:嵩山的峰顶,嵩山位于河南省,为中国五岳之一。
晓翠巅:早晨时分翠绿的山顶。
寻常:平时。
谁并马:谁能与之并驾齐驱,比喻地位相匹敌或亲近交往。
桥上:指特定的聚会或游乐之地。
戏成篇:嬉戏中即兴完成诗篇。
翻译
北方新兴的英明君主,曾是科举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他的风度与事迹广泛流传,轻松谈笑间获得荣耀升迁。
洛水在秋日的天空下清澈见底,嵩山的峰顶在晨光中翠绿欲滴。
平时谁能与他并骑而行?桥上嬉戏间便能成诗几篇。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怀旧情感的诗作。开篇“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两句,诗人通过对远方北极星和高考及第的自我肯定,表达了对往昔青春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新的希望。
接下来的“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互相赞赏,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文采或风度,“贵达”则是高贵的才能或地位。他们之间的交谈轻松愉快,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获得荣耀。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两句转向自然景色,洛水之畔、嵩山之巅都显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秋季清晨的景象,其中“底”和“巅”分别强调了空间的深远和高度,增添了一份雄浑。
最后,“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平日里并骑而行的情形,以及在桥上轻松地完成一首诗歌。这里的“寻常”意味着平常、平淡,而“并马”则是并辔同行,是古代文人间常见的亲密互动。桥不仅是一个过渡之处,也象征了诗人心中的某种连接和对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谊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