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惟无矜贵为真地,但涉成亏即世机全文

惟无矜贵为真地,但涉成亏即世机

出处:《读坐忘论
宋 · 张方平
正一初传王远知,后来体用益精微。
惟无矜贵为真地,但涉成亏即世机
松径风声犹有待,糠炉火候事终违。
便令直了九丹术,不到坐忘何处归。

鉴赏

这首诗《读坐忘论》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诗中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坐忘”这一哲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首句“正一初传王远知”,开篇点明了“正一”这一道家学说的起源,以及其创始人王远知的重要性。接着,“后来体用益精微”则强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学说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得到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发展。

“惟无矜贵为真地,但涉成亏即世机”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作者对于“矜贵”与“成亏”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道家修行不应以自我为中心,不应追求虚名与地位(“无矜贵”),而应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得失,保持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但涉成亏”)。这种态度是通向“坐忘”的关键。

“松径风声犹有待,糠炉火候事终违”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修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困难。松径上的风声提醒着修行者需要耐心等待,而糠炉中的火候则象征着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失败。这两句暗示了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持续的努力与调整。

最后,“便令直了九丹术,不到坐忘何处归”表达了作者对于“坐忘”境界的向往。九丹术是道教炼丹术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达到高深道行的过程。然而,即使掌握了高超的技艺,如果没有达到“坐忘”的境界——即心灵完全融入宇宙,与万物合一的状态——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这最后一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超越才是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读坐忘论》不仅展现了张方平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与宇宙和谐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