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杯中蛇,妄想从何起
出处:《学视》
宋 · 吕本中
学视睹悬虱,病耳闻斗蚁。
纷然酬六凿,万劫费揩洗。
君看杯中蛇,妄想从何起。
忽然一妙语,初无强料理。
回观积年疾,乃是一念使。
谁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
纷然酬六凿,万劫费揩洗。
君看杯中蛇,妄想从何起。
忽然一妙语,初无强料理。
回观积年疾,乃是一念使。
谁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
鉴赏
这首诗《学视》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的心灵与外界事物的关系。
首句“学视睹悬虱”,以“学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学习观察的过程,仿佛在高处看到悬空的虱子,强调了观察的细致与深入。接着,“病耳闻斗蚁”则以病态的听觉感知,听到蚂蚁的争斗声,对比强烈,暗示了正常感官与异常感知之间的差异。
“纷然酬六凿,万劫费揩洗”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心灵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六凿指的是人的六种感官,这里形容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纷繁复杂的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波动。后半句“万劫费揩洗”则表达了清除这些杂念和干扰的困难与时间之长。
“君看杯中蛇,妄想从何起”运用了“杯弓蛇影”的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外界事物在人心中的投射,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实想象或妄想。
“忽然一妙语,初无强料理”则揭示了智慧与理解的力量,一个巧妙的话语可以瞬间改变人的认知,消除误解,不需要刻意的强求。
最后,“回观积年疾,乃是一念使”总结了前文的论述,指出长期困扰人心的疾病或痛苦,往往源于单一的念头或想法,强调了心灵状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谁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深刻理解人心复杂性的渴望,同时也暗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借以表达对智慧与内心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类心灵与外界事物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智慧与理解来净化心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