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肩舆又渡江,江晴沙煖燕飞双
出处:《桃源分司次沈仲律先生题壁三首》
明 · 江源
十里肩舆又渡江,江晴沙煖燕飞双。
楚山花果诗堪写,蜀道风波志欲降。
野哭村舂闻北里,凉天高枕忆南窗。
桃源馆里停车晚,坦腹藤床足抵杠。
楚山花果诗堪写,蜀道风波志欲降。
野哭村舂闻北里,凉天高枕忆南窗。
桃源馆里停车晚,坦腹藤床足抵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江源在桃源馆停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十里肩舆又渡江”,描述了诗人乘坐轿子穿越十里路程,最终到达江边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接着,“江晴沙煖燕飞双”一句,通过阳光明媚的江面和温暖的沙滩上燕子成双成对飞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楚山花果诗堪写,蜀道风波志欲降”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远方,楚山的花果之美和蜀道的壮丽风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表达了他面对人生波折时的决心和勇气,想要降伏内心的波动,追求内心的平静。
“野哭村舂闻北里,凉天高枕忆南窗”则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场景,远处传来野兽的哀鸣和村庄中舂米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与真实。凉爽的天气中,诗人想象自己躺在南窗下,享受着清风拂面的舒适,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桃源馆里停车晚,坦腹藤床足抵杠”两句,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桃源馆,并以“停车晚”和“坦腹藤床”描绘了他在馆内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在藤床上躺下,放松身心,仿佛与世隔绝,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坚韧与平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