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
出处:《寄紫阁无名新罗头陁僧》
唐 · 顾非熊
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
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
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
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
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
注释
棕床:用棕榈叶制成的床。檠:矫正器,这里指床铺已经整理好。
野宿:野外露宿。
更何营:还需做什么安排。
大海:广阔的海洋。
空山:无人烟的山林。
虎共行:与老虎同行,象征孤独或冒险。
身心相外尽:身心都达到超脱世俗的状态。
鬓发定中生:新的鬓发象征新生或内心的宁静。
紫阁:紫色的楼阁,可能指高雅的居所。
无名:没有正式的名字。
便是名:即是一种名声。
翻译
棕榈床已经自己校正了,野外露宿还需要做什么安排?在大海边有谁能一同度过,只有空山中与猛虎同行。
身心都超脱于外,新的鬓发在内心深处生长。
紫色楼阁有人来访,无需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名声。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家为僧、远离尘世的向往和追求。"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描绘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甘愿于自然之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景。"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则展现了诗人独自面对广阔天地与荒凉山林,体验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受。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一句,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彻底解脱,以及头顶长出罗汉的形象,来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凡脱俗。"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则表明尽管紫阁这位僧人没有世间的名声,但在佛法中,他以无为有,即便是无名,也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宗教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