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肯来从楚国君,凭依梦寐为淫昏
出处:《介甫巫山高命光属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
宋 · 司马光
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极。
寒江西来曳练长,群峰森罗十二戟。
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斗摧丹壁。
轻生重利三巴客,一叶直冲高浪白。
船头吟啸坐自如,仰视长天不盈尺。
丛祠象设俨山椒,巫祝纷纷非一朝。
云是高唐神女之所处,至今暮雨常萧萧。
我闻神理明且直,兴亡唯观恶与德。
安肯来从楚国君,凭依梦寐为淫昏。
襄王之心自荒惑,引领日望阳台云。
独不思怀王西行不复返,甲光照地屯秦军。
蚕食黔中下荆门,陵园宗庙皆烧焚。
社稷飘零不复存,嗟嗟若敖鼢冒时,筚路蓝缕皆辛勤。
寒江西来曳练长,群峰森罗十二戟。
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斗摧丹壁。
轻生重利三巴客,一叶直冲高浪白。
船头吟啸坐自如,仰视长天不盈尺。
丛祠象设俨山椒,巫祝纷纷非一朝。
云是高唐神女之所处,至今暮雨常萧萧。
我闻神理明且直,兴亡唯观恶与德。
安肯来从楚国君,凭依梦寐为淫昏。
襄王之心自荒惑,引领日望阳台云。
独不思怀王西行不复返,甲光照地屯秦军。
蚕食黔中下荆门,陵园宗庙皆烧焚。
社稷飘零不复存,嗟嗟若敖鼢冒时,筚路蓝缕皆辛勤。
注释
巫山:古代名山,这里指楚国的巫山。曳练长:形容江水像长长的白色丝带。
群峰:多座山峰。
清狖:清脆叫声的猿猴。
丹壁:红色的山壁。
三巴客:泛指蜀地商人。
高浪白:形容波涛汹涌的江面。
丛祠:聚集的祠堂。
象设:祭祀用的设施。
山椒:山岭的顶部。
高唐神女: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兴亡:国家的兴衰。
若敖鼢冒:古代楚国贵族的姓氏。
翻译
巫山之高,难以穷尽。寒冷的江水带来长长的练带,十二座山峰如密集的戟矛排列。
清猿悲鸣于翠崖,老蛟愤怒地搏斗,冲击着红色的山壁。
三巴之地的商人,舍身求财,乘舟破浪前行。
船头上的吟啸者坐得自在,抬头看天,天空却仿佛不足一尺宽。
山腰的祠堂设置整齐,巫师们忙碌并非一日之事。
传说这里是高唐神女的居所,至今仍常有傍晚的细雨声。
听说神明的道理公正无私,国家兴衰只看善恶和德行。
神女怎肯跟随楚王,沉迷于梦境的淫乱昏庸。
楚襄王的心已被迷惑,每日翘首期盼阳台的云彩。
他难道忘了怀王西行一去不返,秦军的甲光映照大地,荆门、黔中被蚕食。
陵园宗庙化为灰烬,国家根基动摇不再。
感叹若敖氏家族的衰落,他们艰难创业,辛苦无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山高与江长,以及群峰和水流的动态描述,展现出自然景物的雄浑气势。同时,诗中融入了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如提及楚国君主、襄王以及秦军的战争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善恶与德行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雄健,如“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斗摧丹壁”,展现出巫山之高峻,以及水流的汹涌。又如“我闻神理明且直,兴亡唯观恶与德”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规律和道德标准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能力,也透露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