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出处:《涤愫 其八》
宋 · 郑樵
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圣人不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圣人不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注释
贤者:指有德行、智慧的人。饱食:过度饮食。
仕:做官。
农:务农。
圣人: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诡时:违背常理,投机取巧。
世所宗:被世人尊崇。
显晦:事物的显扬和隐藏。
因:原因。
盛衰:兴盛和衰落。
偶逢:偶然遇到。
先秋:在秋季之前采取行动。
后春:在春季之后收获。
俄顷:片刻,短时间内。
雍容: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翻译
贤明的人不会过度饱食,他们为何还要做官或务农呢?圣人不会违背常理,为何会被世人尊崇为典范?
事物的显赫与隐晦有其原因,兴盛与衰败也是偶然相遇的。
他们先于秋天而行动,后于春天而收获,从容不迫地应对世间变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郑樵的《涤愫》系列中的第八首,他以质朴的语言探讨了贤者和圣人的处世之道。诗中提到,贤明之人不会单纯为了饱食而投身仕途或农业,他们的行为遵循道德原则。圣人则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正道,因此被世人尊崇。诗人进一步指出,事物的显隐兴衰自有其规律,如同季节更替,先有秋天的收获,后有春天的生机,这种变化过程从容不迫。整首诗寓含哲理,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自然法则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