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出处:《哭王注》
唐 · 司空曙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漳滨:指漳水边,古时常常用来指代贫病交加的地方。驻隙难:形容处境艰难,难以停留。
异才:非凡的才能。
促短:寿命短暂。
诸友:众多的朋友。
门阑:家门口,这里指哀悼的场所。
古道:古老的道路。
荒阡:荒芜的小路。
草色寒:草色凄寒,渲染悲凉的气氛。
延陵: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以贤德著称,这里借指朋友。
葬子:埋葬你,指去世的朋友。
鲁人:鲁国的人,这里泛指旁观者。
翻译
早已感叹你在漳水边病卧不起,如今又怎能说停留在这缝隙之间有多么困难。出众的才华令人惋惜生命的短暂,朋友们都在门口痛哭哀悼。
古道上松树傍晚时分发出悲凉的声音,荒芜的小路上草色显得格外凄寒。
延陵季子今天埋葬了你,只让鲁国的人空空地观看这一幕。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哭王注》,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悲凉心境。
首句“已叹漳滨卧”以漳水为背景,漳滨即指漳河两岸,设想逝者可能已经安息于此。"何言驻隙难"则表达了生者与死者的隔绝,人世间的分别难以跨越。
接下来的“异才伤促短”感叹逝者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便匆匆离去,令人痛惜。"诸友哭门阑"描绘了朋友们在逝者家门前悲泣的情景,门阑即是门前的栏杆,这里象征着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古道松声暮”则通过夕阳下的古道和松树的吟响,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荒阡草色寒"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悲凉之情,荒阡即是荒废的田野,草色寒冷,传达了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索景象。
最后两句“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表明逝者被安葬于延陵,而这只不过让过往的人们来瞻仰,徒增哀思。延陵古时为墓地,这里指的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墓区,而“空使鲁人观”则强调了逝者的遗憾和生者无尽的悲伤。
整首诗以清淡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哀悼逝者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