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然堕孤月,破此寒畦荒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早菊争得露,晚菊只得霜。
清严一气中,夜夜弥夫凉。
秋魂摄缥渺,凝魄为幽芳。
隐然堕孤月,破此寒畦荒。
霜心与菊性,婉娈成相忘。
摇天一杵尽,忽见初日光。
清严一气中,夜夜弥夫凉。
秋魂摄缥渺,凝魄为幽芳。
隐然堕孤月,破此寒畦荒。
霜心与菊性,婉娈成相忘。
摇天一杵尽,忽见初日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洗心阁中的菊花在霜露中竞相绽放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在严霜下的坚韧与清雅之美。
首句“早菊争得露,晚菊只得霜”,对比早菊与晚菊的不同命运,早菊能得露水滋润,而晚菊只能承受霜冻。这里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人生境遇的差异。
接着,“清严一气中,夜夜弥夫凉”一句,点明了深秋的清冷与严酷,夜晚的寒冷弥漫着整个空间,营造出一种肃穆而静谧的氛围。
“秋魂摄缥渺,凝魄为幽芳”则进一步渲染了菊花的气质。秋之魂魄被菊花的缥缈之气所吸引,凝聚成幽幽的芳香,赋予菊花超凡脱俗的品质。
“隐然堕孤月,破此寒畦荒”描绘了月光下菊花的孤独与坚强,它仿佛是孤独地坠落在清冷的月光中,打破了周围荒凉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霜心与菊性,婉娈成相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霜心与菊性相互映衬,虽历经风霜却依然保持其本色,最终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和谐与忘我。
最后,“摇天一杵尽,忽见初日光”以象征手法结束全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新希望的到来。随着一天的结束,诗人忽然看见初升的阳光,寓意着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有希望和光明等待着我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菊花在严冬中的生命力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