猊床待师处,猿鸟撤松关
出处:《侃老舍天宁寺往游何道二山二首 其一》
宋 · 袁说友
拍手笑无语,挑包去不还。
行行馀一钵,历历上诸山。
明月随方照,孤云任意閒。
猊床待师处,猿鸟撤松关。
行行馀一钵,历历上诸山。
明月随方照,孤云任意閒。
猊床待师处,猿鸟撤松关。
翻译
拍着手无声地笑,提起包裹却不归还。每一步都带着一只碗,翻过一座座山峦。
明亮的月光随着地形照耀,孤独的云彩自由自在地飘荡。
佛像前的卧床等待着老师,猿猴和鸟儿也离开了松林的关卡。
注释
拍手:形容笑声或欢愉的动作。笑:开心、愉快的表情。
无语:没有言语,无声地笑。
挑包:提着包裹。
去不还:离开而不打算回来。
行行:步步,形容行走。
馀:剩下,剩余。
一钵:一只碗,指僧人的食具。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上:登上。
明月:明亮的月亮。
随方:随着地形。
照:照射。
孤云:孤独的云彩。
任意閒:自由自在。
猊床:佛像前的卧床,指寺庙中的禅床。
师:这里指有学问或修行的人。
撤:撤去,离开。
松关:松林环绕的关隘,可能指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出行的场景。"拍手笑无语"表现了僧人与友人告别时的轻松愉快,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笑声传递情感。"挑包去不还"则写出僧人决心离开尘世,一心向佛的决绝。"行行馀一钵,历历上诸山"描绘了他轻装简行,只带着一只钵盂,独自踏上登山之路。
"明月随方照,孤云任意閒"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僧人的孤寂与心境的宁静,月亮和孤云都仿佛理解他的禅意,与他相伴。"猊床待师处"暗示了他将前往的天宁寺,那里有等待他的静修之地。最后一句"猿鸟撤松关"则以动物的活动衬托出山中的清幽,仿佛连猿鸟也为他的到来而暂时收敛了喧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僧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形象,富有禅意和画面感。袁说友的诗风清新,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世界,这首诗便是其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