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
出处:《书叹》
清 · 林占梅
成败由天岂易知,悠悠浩劫孰能移。
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
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
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
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
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
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
鉴赏
这首诗《书叹(其四)》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成败由天岂易知,悠悠浩劫孰能移。”开篇即揭示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浩劫的难以改变性,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接着,“悠悠”二字描绘出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深远,“孰能移”则强调了灾难的不可逆转,引人深思。
颔联“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紧张与艰苦。士兵们时刻准备着,但夜晚的宁静却难以入眠,表现了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运饷量沙”形象地展现了后勤补给的艰难,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资源的匮乏。
颈联“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转折至对战略与决策的反思。诗人指出,即便在战略上有所规划,也难以确保胜利,担忧之情只能让两鬓斑白。这反映了对决策者智慧与勇气的质疑,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
尾联“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以历史人物司马相如和廉颇为例,表达了对当前人才稀缺的感慨。司马相如才华横溢,而廉颇虽英勇,年岁已高,暗示了当今缺乏能够力挽狂澜的杰出将领。这一联既是对现实的批评,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刻地探讨了历史的无奈、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